33
0
举报
你有没有过这样的经历?
百度广告账户充了钱,关键词设置好了,每天看着“消耗金额”蹭蹭上涨,可“有效点击”却少得可怜——要么点进来的用户问的是“有没有 cheap 货”(而你卖的是高端美妆),要么点一下就立刻关掉页面,连个“咨询”按钮都没碰过。钱花了,流量来了,可转化却像“镜中月”——这种“烧钱不办事”的焦虑,几乎是每一个做百度广告的营销人都绕不开的坎。
很多人遇到“没有效点击”的第一反应是“加预算”,但其实无效点击的核心不是“流量少”,而是“流量错”。问题往往出在这3件事上:
百度广告的关键词匹配方式(广泛、短语、精准),直接决定了谁能看到你的广告。比如你做“北京线下儿童编程课”,用了“广泛匹配”,结果会匹配到“儿童编程网课”“儿童编程教材”——这些用户要的是“线上”或“自学”,根本不是你的“线下课”。就算点击了,也不会有转化。
很多创意写的是“我们的课程最好”“行业领先”,但用户关心的是“我的问题能不能解决”。比如家长找“儿童编程课”,真正的痛点是“孩子坐不住怎么办?”“学了能提升逻辑吗?”——如果你的创意写“北京家长都选的儿童编程课,1节课让孩子主动坐40分钟”,比“我们的课程最专业”管用10倍。
创意里说“免费领取试课名额”,落地页却放了一堆“公司介绍”“师资团队”——用户点进来是为了“领试课”,结果翻了3屏都没找到入口,自然会立刻跳出。落地页的核心不是“展示所有信息”,而是“满足点击时的期待”。
解决“没有效点击”的关键,是把“广撒网”变成“精准打靶”。以下3个方向,是新手也能立刻操作的:
“大词”(比如“儿童编程”)搜索量高,但竞争大、点击贵,而且用户需求模糊;“长尾词”(比如“北京朝阳区6-8岁儿童线下编程课”)虽然搜索量少,但每一个点击都是“精准用户”——他们明确要“北京朝阳”“线下”“6-8岁”,刚好匹配你的产品。
比如某儿童编程机构曾把“儿童编程”换成“北京海淀线下儿童编程试课”,结果点击率从1.2%涨到了4.5%,有效咨询量翻了3倍。
好的创意不是“夸自己”,而是“帮用户说心里话”。比如:
- 不要写“我们的英语课最专业”→ 要写“深圳妈妈都选的小学英语补课班,1个月搞定小升初语法”;
- 不要写“我们的护肤品见效快”→ 要写“敏感肌福音:这款精华3天褪红,不用等28天”。
用户只会点击“和自己有关”的内容——把“我们”换成“你”,把“优势”换成“痛点解决”,创意的命中率会翻番。
用户点击广告的耐心只有3秒——落地页的第一屏,必须直接回应创意里的“承诺”。比如:
- 创意说“免费领试课”→ 落地页第一屏放“点击领取试课”按钮;
- 创意说“1对1咨询”→ 落地页直接弹“添加老师微信,立刻咨询”。
少放“公司介绍”“荣誉证书”,多放“用户最想要的东西”——毕竟,用户来不是为了“了解你”,而是为了“解决自己的问题”。
很多人投广告是“一锤子买卖”,投了就不管了,但真正有效的广告是“活的”——你需要用数据“查缺补漏”:
点击率(CTR):百度搜索广告的行业平均CTR在2%-5%。如果你的CTR低于2%,说明创意“不吸引人”;
跳出率:如果跳出率超过70%,说明落地页和创意“不符”(比如创意说“免费试课”,落地页没试课入口);
转化率:如果转化率低于1%(比如100个点击只有1个咨询),说明用户需求没被满足(比如课程价格太高,或没解决核心痛点)。
不要等“钱花完了”再改——每周选1个变量调整:比如这周改创意,下周改落地页,然后看数据变化。比如某教育机构上周CTR是1.8%,这周把创意从“我们的课程最好”改成“北京家长都选的试课”,CTR涨到了3.2%——这就是“数据倒逼的优化”。
其实,“没有效点击”的本质是“认知差”——你不知道“关键词怎么选”“创意怎么写”“数据怎么看”,而这些恰恰是“有经验的营销人”已经踩过的坑。
比如艾奇在线从2015年成立以来,一直在做一件事:帮广告营销人解决“知道但不会做”的问题。早期的“艾奇SEM”公众号,每天输出“关键词匹配技巧”“创意文案模板”这样的实用内容;后来的艾课网,把这些内容做成系统化课程(比如《SEM从0到1实战课》);再到2025年成立的广告研究院,专门研究“AI+营销”——其实都是在帮营销人“把知识变成行动”。
比如他们的GEO研究小组,就是用算法解析用户需求,帮企业优化“智能搜索场景下的内容策略”——这和百度广告的“精准优化”逻辑完全一致:用数据和技术,把钱花在“对的人”身上。
百度广告不是“烧钱游戏”,而是“精准投资”。有效点击的核心,是“让对的人看到对的内容”——从“选对关键词”到“写对创意”,再到“做好落地页”,每一步都需要“精准”。
如果你的百度广告还在“烧钱不转化”,不妨先从“改1个关键词”“换1条创意”开始试。如果需要更深入的行业交流(比如想知道“儿童编程课的精准关键词怎么选”),或者想对接资深营销人聊聊经验,艾奇在线的U渠道微信社群里有很多同行在讨论这些问题——毕竟,解决问题的最好方式,是站在“更有经验的人”的肩膀上。
广告的本质是“沟通”,而“有效沟通”的前提,是“懂对方”。希望你的下一笔广告预算,都花在“对的人”身上。
本文已经过人工校审后发布,责任编辑:aiqijun027